
11月17日,郑州管城回族区外国语小学六年级9班的教室里,五十多个孩子坐得笔直,眼睛亮得像灯泡。
老师刚说完“我是网络文明小卫士”这几个字,一个小男孩直接举手喊:“老师,我昨天差点被骗了!”全班哗的一下炸锅了。
原来这孩子在游戏里认识个“大哥”,说充100块就能送一整套皮肤。他把妈妈微信付款码偷偷拍了发过去,幸亏妈妈发现得早,没扫成。
老师顺势把这事抛给大家:“你们谁还遇到过类似的?”手举成一片。有一个女孩说,她加了个QQ群,里面全是小学生,大家互相发作业答案,后来群主开始卖“改分神器”,388一块。女孩没买,但同学买了,结果钱没了,分也没改。
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,教室里全是真事儿。有人说刷短视频刷到半夜,第二天起不来;有人说在评论区跟人吵架,结果被对面骂哭了三天;还有个小胖子红着脸承认,自己曾经把同学P成猪头发到班级群,害得那同学好几天不说话。
这些话说完,教室安静了。老师没批评,只是轻轻问了一句:“你们觉得,网络到底是啥?”一个戴眼镜的小女孩想了想,说:“网络就像咱家客厅,开了门谁都能进来,但不能随便让人把鞋踩到床上。”
接着老师拿出一张大白纸,在中间画了个大圆,写上“我”。然后往外画一圈写“同学”,再往外画一圈写“网友”,最外面一圈写“陌生人”。老师说:“离我越近的,越要小心保护;离我越远的,越要留个心眼。”
孩子们盯着那张纸看了好久。一个男孩突然问:“老师,那国家算哪一圈?”老师愣了一下,笑着说:“国家啊,就是把咱这个大圆圈整个包起来的那个人。谁想欺负咱们,国家第一个站出来。”
队会后半段,孩子们自己定规矩。一人写一条,贴在黑板上。不到十分钟,黑板就满了:
写完规矩,老师让大家把手机掏出来,当场把不认识的陌生好友删了。五十多个孩子,咔咔咔删了一大片。有一个小女孩删到最后,手指停住了,说:“这个人是去年暑假教我跳舞的姐姐,人挺好的。”老师走过去看了看,说:“那就留着,但记住,永远不见面,不转账,不发家里的照片。”女孩使劲点头,留下了那个好友。
队会结束的时候,德育主任路老师站在门口,看孩子们一个个跑出去吃饭。他笑着对班主任说:“这帮孩子,比咱们小时候懂事多了。咱们那会儿上网还得去网吧,他们现在手机24小时在手,反而知道哪里是雷区。”
下午放学,很多家长在校门口接到孩子,第一句话不是“今天学了啥”,而是孩子抢着说:“妈,我今天删了三十多个陌生人!”有个妈妈听完直接乐了:“行,回家给你做糖醋排骨庆祝!”
其实这事儿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。就在前几天,隔壁省一个十二岁的男孩,被游戏里的“师傅”骗去一万多块压岁钱,爸妈发现时孩子已经离家出走想去见“师傅”。幸亏警察及时找到,才没出大事。
现在网上信息多得吓人,2024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97.3%,十个孩子里有九个半天天泡在网上。每天刷短视频的时长平均2个多小时,遇到过网络诈骗的占27%,被网络欺凌过的占15%。这些数字冷冰冰,但落在每个家庭,就是实实在在的心疼。
管城外国语小学这次队会,没请专家,没发资料,就让孩子们自己说自己事,自己定规矩。五十多张小脸蛋,五十多颗小心脏,把网络那张大网,硬是用自己的方式理出了头绪。
下课铃响了,孩子们背着书包往外跑。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。有个小男孩跑两步又回头,对老师喊:“老师,我回家把游戏卸了,明天开始每天只玩四十分钟!”老师冲他比了个大拇指。
网络很大,孩子很小。但只要有人教,有人带,有人陪着聊,总能把孩子护住。
线上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